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读后感【3篇】
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读后感第一篇:
几个月期间,我认真阅读了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这本书,书中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,以责任、忠诚、能力为重点,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,其深刻的内涵,浅显易懂的道理,使我受益匪浅。
在现实生活工作中,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。如果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能力而没有任何责任心,那么他的工作再努力其业绩也不会有质的提高,更不会出色。责任是一切行动的根源,是工作效率的基础,就拿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来说,公司全体职工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,确保公司生产生活秩序,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责任心,公司保卫部全体职工发扬勇于担当、敢于担当的精神,以崇高的责任感做好一切防疫工作,不但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,还要加强对公司职工及外来人员进行测量体温、登记等防控工作,坚持每天安排消防队人员对公司办公楼及各岗位进行消毒,做到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虽然在防疫过程中存在人手少,任务重,但是大家依然紧握拳头不放松,团结一致的把工作做好、做细、做实。不断地挑战自我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,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。所以,当责任来临时,大家没有畏惧,而是勇于去担当责任,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。
当然,个人只是企业这个集体的一部分,只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,在企业困难时与企业同舟共济,在企业发展时为企业添砖加瓦,做好企业里那颗微小而又极为重要的“螺丝钉”。犹如公司前期的“扭亏脱困攻坚战”工作一样,公司全体员工都发挥了“螺丝钉”精神,自觉有效的做好本职工作,从节约每一滴水、每一度电做起,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,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,为公司“扭亏”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,这些工作都是由许多细小的工作构成的,只有对工作怀着一种敬畏的态度,才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,才能确保整个工作的成功。工作的热情来源于我们对工作的责任感,其实成败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在于你是否去做了,是否用心去做了,是否负责任的去做了。书中说“一个员工能力再强,如果他不愿意付出,他就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,而一个全身心愿意为企业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,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”。
通过本次读书活动,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,我将立足岗位、脚踏实地、勤奋苦干、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,加强理论学习,提高业务能力,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,全力以赴履行自己的职责,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,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读后感第二篇:
前不久,认真阅读了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这本书,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。
启示之一:责任重要。
对于“责任胜于能力”这一理念我非常赞同。这是因为责任与能力相比较,责任更重要。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,他就会努力地去学习,全力以赴地去工作。他会有一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,也会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一般来说,这样的人工作肯定比较出色,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也会大一些。相反,如果一个人光有能力而毫无责任心,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。说得极端一点,对一个毫无责任心的人来说,能力越大,对单位和社会的破坏性越大。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,就是很好例证。这些人能力不可谓不强,但是由于他们对家庭、对社会严重缺乏责任,把能力用错了地方,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。相比之下,有一些人虽然能力不那么强,但他们有一颗责任心,他们为单位还能做一些工作,对社会也有一些贡献。我想,一个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,能力大小,这都没关系,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。当然,如果我们既有强烈的责任心,又有很强的能力,那是最理想不过了。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。
启示之二: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。
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每一个人都有责任。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。比如你作为儿子,你有孝敬父母的责任。你成家之后,有养育子女的责任。有些责任是因为工作、朋友而产生。这些责任是每个人推脱不掉的。
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,才能知道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。也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,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承担责任。当然,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只要求你承担你所能够承担的那部分责任。这就是社会为什么要分工,企业、单位为什么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职责。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,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应做些什么,这是履行责任的前提。正如一位成功学的大师说过:认清自己在做些什么,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责任。
启示之三:让责任成为习惯。
我们只是认清责任还远远不够,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,但不等于每个人都有责任感。责任是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,而责任感则是指一个人对待任务的态度。我们虽然认清了自己的责任,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责任,那也是白搭。所以我们不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,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,要有强烈的责任感。我们平时讲爱岗敬业,其实敬业是一重责任精神的体现,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。我们过去讲对待工作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,所要体现的就是这种责任精神。我们要让这种精神成为自动自发,变成我们生活、工作中的习惯。俗话说得好,习惯成自然。我们要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当成人渴了要喝水,饿了要吃饭,困了要睡觉一样,再自然不过的事。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读后感第三篇:
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,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。一个平凡人,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,读了《责任胜于能力》这本书,使我受益非浅,此书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,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,其深刻的内涵,浅显易懂的道理,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,有很强的说服力,阐明了责任有无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,也让我对文中的“责任”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那责任到底是什么?我认为,“责任”从大道理说,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,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。
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,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,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。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,社会的、家庭的、工作的、朋友的等等。人不能逃避责任,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,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,就等于放弃了生活,也将被生活所放弃。责任可以使人坚强,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,能力,永远由责任来承载。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,而对待工作的态度,决定你的工作成绩,正如书中所说的“假如你热爱工作,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,假如你讨厌工作,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”。我们在工作中,就是要清醒、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,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发挥自己的能力,克服困难完成工作,认识到、了解到自己的责任,清楚自己的职责,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,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、被动,转化为积极主动,并享受工作乐趣,取得成绩的快乐。
“责任重于泰山”,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。每一个能够成功发展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。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,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,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责任,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,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。尤其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谈到:责任即荣誉。“人可以不伟大、人可以清贫,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”。任何时候,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,扛着它,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追求与信念;扛着它,就是扛起对自己人生的美满与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