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迹·笨小孩》观后感
我们要感谢的从来不是苦难,而是苦难中永不言弃的自己,和那些来自周围的微光。 ——题记
年初,去看了电影《奇迹·笨小孩》,主要是冲着主演易烊千玺去的,可看完之后,却被电影故事感动到破防了。
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景浩独自带着年幼患病的妹妹来到深圳,在华强北开了一家手机店讨生活,兄妹俩生活虽温馨却拮据。为了妹妹高昂的手术费,机缘巧合下,他贷款收了一批旧手机。本以为美好生活即将来临,却不料遭遇重创。在时间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下,景浩争取到了SNE公司提供的一次收购机会。条件很苛刻,没有定金,而且要在4个月内完成旧零件拆卸,并且良品率要达到85%以上。于是景浩招纳了一帮“乌合之众”,并将其娴熟的技术教给这帮人,自己还要打两份工维持“集装箱”工厂的开销和工人的工资。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一些坎坷,如维护员工正当权益、半夜库存二手机被盗,但是最终他完成了任务,实现了人生逆袭。
电影主人公感动我的地方很多,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:敢于创造、目标坚定和真实奋斗。
1
景浩创造奇迹的小队里面,每个人都不完美。养老院的梁永诚夫妇、钟伟爷爷,听力受损的汪春梅,网吧的刘恒志和他开挖掘机的老婆吴晓丽,还有“追风少年”张超,收养流浪狗的忧郁拳手张龙豪。他们都处于社会底层,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。但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普通人发出的光,他们苦中作乐,面对命运的不公,抗争到底,充满希望。他们在景浩的带动下,相互支持、共同努力,决不放弃,一次次地向限制自己的“天花板”发起冲击。他们是一群不向生活低头的人,他们是自己的英雄,更是生活的孤勇者。其实奇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,它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,超越自我。奇迹也并不是属于天才的专利,每个人都有突破的可能和权利。在我们身边,学霸只是少数,更多的是平凡的我们,在学习上行为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,但我们只要敢于挑战,敢于突破,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。
2
景浩的妹妹有遗传性心脏病,必须得在她八岁前做手术。救妹妹的命,是景浩在深圳一路打拼、想尽办法赚钱的最原始的动力,也是他拼命努力的目标。对于目标,景浩有着破釜沉舟般的坚定。因此,他才会孤注一掷,无论如何也要拿下SNE收购手机零件的机会;才会在发现二手手机被盗时不顾生命危险与小偷搏斗;才会在手指严重受伤的情况下还要从事高空作业;才会重新燃起同伴们的斗志;才会将大家凝聚在一起,克服万难,在别人看似绝望的情况下创造奇迹……坚定的目标,会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方向,会及时调整我们偶尔偏离轨道的行为。有相同目标的人聚在一起,哪怕在走投无路时也能支撑对方,更能互相治愈。尽管生活苦涩得像阴沟里的废铜烂铁,同样也能彼此取暖找到希望、找到快乐。
3
景浩刚开始也存在着侥幸心理,想投机倒把赚一笔钱给妹妹治病。然而事与愿违,他不仅没赚到钱,还因为这件事差点倾家荡产。我想,那次的打击也唤醒了他,使他明白:奇迹没有捷径,只有通过真实的奋斗、踏实的努力、勤勤恳恳的耕耘才能实现。之后,他做市场调查,细致地查阅资料,不断地进行拆机试验,改主板,制作拆机教程。他靠自己的执着,靠电瓶车和血肉之躯,追上赵老板坐的轿车和高铁。他又惨又疼,拼尽全力为自己赢得了十分钟,不仅赢得了尊重,也赢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之后,景浩为了养活工厂,做蜘蛛人,即使手指严重受伤也不休息……他用的似乎是最“笨”的办法,一遍遍地重复,一次次地尝试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点点的努力,最终汇聚成突破的力量,达到质变飞跃的高度。其实,我们不也是这样吗?每天一节节地上课、一道道地刷题、一次次地训练,日子似乎一成不变。我想,恰恰是这样扎扎实实的笨小孩,才会受到成功的青睐。
最后,平凡的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闪闪发光,如此近乎完美的结局,或许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,但是我们努力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,都有它的意义。用尽全力去拼吧,我们都将是奇迹的创造者!